学术报告

讲座: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

时间:2022-11-21浏览:10来源:新闻网作者:摄影:

讲座题目: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

主讲人:杨化桂

主讲人简介:杨化桂,男,1973.05生。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尼韦尔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研究工作以太阳能转化与存储为基础,围绕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开展研究通过对材料局域原子结构调控,揭示了捕光材料局域原子成键结构影响吸光性能的作用机制;开创了特定晶面结构材料的合成策略;阐明了产氢/产氧助催化剂材料的真实活性结构;搭建了面向光解水材料原位核磁共振性能评价装置;建立了普适性的材料设计筛选策略;开发了多种高效光解水产氢材料体系,实现了光化学能转换性能的大幅提升。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Nat. Energy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受邀在Chem. Rev.等期刊发表特约综述5篇。1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8篇被编辑选为热点论文。相关成果被学术期刊或新闻媒体如Nature Materials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Chemistry World新华网等报导30余次。论文被SCI他引近2万次。2015-2021年连续年被列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讲座时间:2022年11月25日 14:00

讲座地点:实训楼4418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讲座内容简介:人工光合成技术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高效稳定转化,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理想途径,其核心是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针对传统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吸光范围窄、电荷分离效率低和表面催化反应速率低等关键科学问题,在高效捕光材料和助催化剂材料、原子尺度精确结构调控新方法以及光化学能转换新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推动了光化学能转换效率的大幅提升。开创了捕光材料活性晶面设计这一重要突破性理念,发展了光催化材料的晶体结构设计和可控制备方法;通过对晶面结构、局域原子结构以及电子自旋结构的微观调控,有效拓宽了材料的光吸收范围并提升电荷传输能力;通过宏观反应器设计,可提供晶体骤冷时晶格收缩所需环境(温度、浓度等),制备出低自旋灰色赤铁矿捕光材料,其分解水起始电位负移530 mV;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进行光催化析氢,通过原子尺度对助催化剂几何电子结构的精确调控,发展了单向抑制水分解逆反应的PtO助催化剂、打破析氧反应线性关系的Rh0-Rh3+双功能助催化剂以及具有线性位错结构的WO2.9助催化剂;借助自主搭建的原位核磁共振装置,在线描绘光解水产氢动力学过程,实现了pmol级别反应中间体的定量解析,为研究固液界面质子耦合电子参与的界面反应历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