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小课程大思政——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与实践路径
主讲人:肖维青
主讲人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援疆英语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担任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系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翻译专业)负责人,主持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担任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领航团队负责人,获2021年全国外语微课大赛上海市一等奖、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部属高校正高组优秀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出版中文学术专著3部、英文专著1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8篇,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Think China(《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发表英文时评。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8项。喜马拉雅FM和三联中读知名主播。研究领域:视听翻译与翻译教学。
讲座时间:2022年11月23日13: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915 487 123
主办单位:外国语学院
讲座内容简介:讲座从教师的初心使命入手,解读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在外语类课程中的具体体现,阐释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如何做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包括如何明确育德目标,找准思政教育融合点;如何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打造学习共同体;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示范课、精品课。
外国语学院举行外语课程思政专题学术讲座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外语课程思政建设,2022年11月23日,外国语学院院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肖维青教授为学院教师举行一场课程思政专题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小课堂,大思政——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与实践路径”。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国语学院王刚院长、副刘金龙院长、部分系部主任、支部书记和教师参加讲座。讲座由刘金龙副院长主持。
王刚院长致欢迎词。对肖维青教授表示感谢,并指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学院教学立院宗旨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高质量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所有老师都应积极思考、贯彻、实践课程思政的要求,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实现“润物无声”思政教育的效果。
肖维青教授回顾了课程思政的历史沿革,并进一步指出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更是回归教师的教育初心的本质方法。肖维青教授指出,在将课程思政理念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不应使“思政”和“课程”割裂开来,而应该是将“思政”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不着痕迹地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传导给学生。课程思政对于外语类课程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结合其影视翻译课程中的无障碍电影内容,具体阐述了思政融入课堂的形式。肖维青教授认为高校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应该秉持“时时处处有思政”的理念和“过犹不及”的策略,对于课程思政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一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第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学研究与教学观摩;第三是充分利用优质慕课资源,多途径实施课程思政等。
在互动交流环节,巫元琼老师、叶红卫老师和王丹老师向肖维青提出了“如何在某一门课程之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内容”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肖肖维青予以解答,并与参会教师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专题讲座为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使得教师们对课程思政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入的理解,同时广泛激发了教师们对于课程思政理论学习以及实践的热情。